2024年耐高联赛决赛现场,青岛六十七中的球馆里,19岁的陈家政投进最后一记三分时,场边的观众席炸开了锅。 这场对阵沈阳三十一中的比赛,他全场砍下28分,带领球队历史上首次闯进全国总决赛。
看台上,一位穿着灰色西装的中年男人不停记录着数据,那是广东宏远总经理朱芳雨。三个月后,一则"朱芳雨亲自游说签下陈家政"的消息不胫而走,随行的工作人员透露:"朱总这次的目标很明确,就是让他进国家队。 "
今年7月的U19世界杯,陈家政的表现让外界再次注意到这个身高1米94的锋卫摇摆人。 中国队7场比赛里,他场均上场22.8分钟,能拿到15.4分3篮板2.1助攻,三分球命中率高达60%。 更让人惊讶的是,他每场要投4.3记三分,命中2.6记,这在同年龄段球员里极为少见。
对阵塞尔维亚的小组赛,他在末节连续两次急停跳投得手,硬是把分差从8分缩到3分;打澳大利亚时,面对对方防守球员的贴防,他一个变向突破后急停半截篮命中,场边的解说员忍不住感叹:"这对抗下的终结能力,在年轻球员里太突出了。 "
技术统计之外,陈家政的身体条件更让球探们眼前一亮。 他的肌肉线条在同龄人中算得上出众,核心力量扎实,这让他在突破时既能保持重心,又能在对抗后完成终结。
有教练评价:"他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投手那么瘦,也不像纯内线那样笨,这种类型的球员现在很吃香。 "不过也有人指出他的不足,传球视野偶尔会被对手限制,无球跑动时的跑位还需要更精准。
这些细节,广东队早就看在眼里。 2023年开始,朱芳雨就派球探跟踪观察陈家政的比赛,从耐高联赛到U系列青年赛,前后看了20多场。
今年夏天,广东青训部门专门为他调整了培养计划:先让他代表青年队打U19、U21等赛事,完成青训身份认证,确保未来能顺利升入一队。 这种"刷身份"的操作在CBA并不新鲜,但像广东这样为一棵"好苗子"量身定制路径的,还是少数。
广东队为什么这么急? 答案藏在王仕鹏的名字里。 2006年世锦赛,王仕鹏在终场前5.8秒命中那记三分时,可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广东队20年的"射手图腾"。 2010-2011赛季总决赛,他面对被称为"CBA第一外援"的杜比,末节独得19分完成逆转,赛后更放话"要干就干第一外援"。
这些经典时刻,早已刻进广东队的队史。 但从高尚到周鹏,广东队近年来培养的"王仕鹏接班人",要么因伤病陨落,要么转型成了3D球员,始终没找到那个能扛起"关键先生"大旗的人。
陈家政的出现,让广东队看到了希望。 他的技术特点几乎是为现代篮球空间型侧翼量身定做的:1米94的身高能打3、4号位,三分准星稳定,突破又有对抗能力。 更重要的是,他在高压下的得分韧性,U19世界杯对阵法国时,最后3分钟球队落后5分,他连得7分完成反超,这种"大心脏"特质,和王仕鹏当年如出一辙。
现在,陈家政已经跟着广东一队训练。 训练馆里,他能和胡明轩讨论挡拆后的跑位,也能向徐杰请教无球跑动的时机。 朱芳雨在最近的媒体开放日里提到:"我们不会给他太大压力,但会给他足够的机会。
年轻人需要的是成长空间,不是数据指标。 "这句话背后,藏着广东队培养新人的逻辑:先打磨技术,再积累经验,最后才是承担责任。
不过,质疑声从未消失。 有网友翻出数据:陈家政在U19世界杯的对抗成功率只有42%,而王仕鹏同期的对抗成功率超过55%;还有评论指出,现在的年轻球员太依赖三分,一旦对手收缩防线,进攻手段容易单一。
这些问题,广东队显然也注意到了。 教练组给他安排的训练计划里,对抗训练占了30%,低位背打和小抛投的练习每天都有。 助理教练在一次采访中说:"我们希望他不仅能投三分,还能在阵地战中解决问题。 "
从耐高联赛的"校园明星",到U19世界杯的"得分王",再到即将登陆CBA的"潜力新星",陈家政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。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,CBA的对抗强度比青年联赛高得多,对手的防守策略也更针对性,他能否适应?
王仕鹏的接班人这个标签,到底是动力还是压力? 这些问题,可能要等到下赛季他穿上广东队球衣的那一刻,才能找到答案。
金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